"从北京到南京,中途不用充电",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在发布会上的描述,精准戳中了消费者对长途出行的痛点。数据显示,2025 年中国纯电车型平均续航已突破 600 公里,但高速续航打五折仍是普遍现象 —— 某第三方测试显示,主流纯电车在 120km/h 时速下实际续航仅为 CLTC 工况的 55%-65%。而 Model 3 长续航版通过优化电机效率(能耗降至 11.9kWh/100km)和车身风阻(0.219Cd),试图打破这一魔咒。
不过,亮眼参数背后藏着特斯拉的 "生存焦虑"。2025 年 Q2 财报显示,特斯拉营收同比下滑 12%,中国市场销量连续 3 个月环比下滑,7 月单月 Model 3 销量仅 9851 辆(环比 - 40.8%)。在小米 SU7(上半年销量 12 万辆)、极氪 001(1032km 续航)等竞品围剿下,这款 "迟来的长续航版" 更像是一次战略防御—— 用技术参数撕开市场缺口,为 2026 年真正的换代车型争取时间。
展开剩余79%26.95 万定价:精准卡位还是被迫妥协?
"比长续航全轮驱动版便宜 1.6 万元,续航多 111 公里",特斯拉的定价策略暗藏玄机。当前 Model 3 在售车型中,23.55 万基础版续航 556 公里,28.55 万长续航四驱版续航 719 公里,而新推出的长续航后驱版以 26.95 万价格,恰好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,形成 "基础版走量、长续航版盈利" 的产品矩阵。
这一定价直接瞄准家庭用户。数据显示,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换购比例已达 50%,其中 70% 用户优先考虑续航 600 公里以上车型。"二胎家庭需要一辆能跑长途的电动车,Model 3 长续航版的空间(轴距 2875mm)和续航刚好满足需求",北京某特斯拉体验店销售告诉记者。此外,特斯拉还推出 "5 年 0 息 + 8000 元保险补贴" 的购车权益,将月供压至 4500 元左右,试图降低消费门槛。
技术突围还是 "旧瓶装新酒"?
翻开 Model 3 长续航版的配置表,熟悉的配方扑面而来:外观延续 2023 年改款设计,内饰保留 15.4 英寸中控屏和怀挡换挡,甚至连轮毂样式都与现款车型无异。唯一的核心升级,是从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(基础版 60kWh)换成 LG 的 78.4kWh 三元锂电池,能量密度提升至 175Wh/kg。
这种 "小修小补" 背后,是特斯拉平台老化的无奈。Model 3 基于 2017 年发布的第三代平台打造,至今未进行彻底换代,而竞争对手已进入 "平台竞赛"—— 比亚迪 e 平台 4.0 支持 800V 高压快充,小鹏 SEPA 2.0 架构实现全域 OTA。"特斯拉的优势在于电机效率和软件生态,但硬件迭代速度明显落后",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工程师表示。
智能驾驶领域的差距更明显。尽管马斯克宣称 "9 月 FSD 将有重大更新",但中国市场仍未开放完整版功能,当前 Model 3 搭载的增强辅助驾驶(EAP)仅支持高速领航,而小鹏 XNGP、华为 ADS 3.0 已实现城市道路无保护左转。"消费者愿意为智能驾驶多付 1 万元,但特斯拉给不了",张翔补充道。
中国市场:特斯拉的 "第二战场" 与隐忧
上海超级工厂的车间里,每 55 秒就有一辆 Model 3 下线。作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,这里承担着 Model 3/Y 全球 70% 的产能,2025 年上半年累计交付 43.2 万辆(同比 - 13.6%)。但增长乏力已成不争事实 —— 比亚迪上半年纯电销量达 86 万辆,理想、蔚来等新势力增速均超 50%。
为扭转颓势,特斯拉正加速本土化。2025 年 7 月,"中国特供"Model Y L(六座版)启动预售,针对家庭用户加长轴距至 3125mm;8 月,上海储能工厂投产,年产能达 40GWh,试图复制电动车的 "规模效应"。但 Model 3 长续航版的推出,更像是对中国市场的 "紧急输血"—— 数据显示,2025 年 1-7 月,25-30 万元纯电轿车市场同比增长 82%,而特斯拉在该区间的份额已从 2023 年的 45% 降至 28%。
隐忧同样存在。2025 年 4 月,特斯拉中国销量同比下滑 6%,5 月下滑 25.8%,部分经销商开始 "以价换量",Model 3 基础版实际成交价已下探至 22 万元。"长续航版如果销量不及预期,可能会重蹈 Model S 的覆辙",张翔警告,"消费者对 ' 老平台拉皮 ' 车型的容忍度正在降低"。
行业变局:当续航竞赛变成 "军备竞赛"
特斯拉的 830 公里,只是新能源车市 "续航军备竞赛" 的缩影。2025 年,极氪 001 以 1032 公里续航刷新纪录,蔚来 ET7 搭载半固态电池实现 1070 公里,就连 15 万元级的广汽埃安 AION S Max 都能跑到 650 公里。"续航突破 1000 公里后,消费者开始关注实际体验",《2025 新能源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充电速度(68.8%)、冬季续航保持率(65.2%)和补能便利性(62.5%)成为新的关注点。
特斯拉的优势在于超充网络。截至 2025 年 8 月,中国已建成超 5000 座特斯拉超级充电站,覆盖 95% 的高速路网,"充电 15 分钟续航 300 公里" 仍是行业标杆。但中国品牌正迎头赶上 —— 蔚来已建成 2000 座换电站,实现 "3 分钟满电";小鹏 S4 超充桩最大功率达 480kW,充电速度比特斯拉 V4 快 30%。
"续航只是基础,真正的竞争在智能化和生态",张翔认为,"特斯拉需要证明,除了跑得远,它还能提供更安全、更智能的出行体验,否则 Model 3 长续航版可能只是 ' 昙花一现 '"。
如果你的购车预算是 27 万元,面对特斯拉 Model 3 长续航版(830 公里)、比亚迪汉 L EV(701 公里,20.98 万起)和极氪 001(1032 公里,30 万起),你会如何选择?是为特斯拉的品牌和超充网络买单,还是更看重中国品牌的性价比和配置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。
发布于:北京市网上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